金瓶梅視訊聊天室…
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最近很多人都問我:韓大爺,聊天聊不起來怎麼辦?
我追問回去:什麼時候、哪種場合下聊天聊不起來?和誰聊天聊不起來?
得到的回覆五花八門,基本上是囊括了社交情境的方方面面,分類總結如下:
聊天聊不起來的對象:剛剛認識的陌生人、朋友、同事、家人、戀人。
聊天聊不起來的場合:戶外,室內,飯桌上,屋檐下,聚會中,日常里。
聊天聊不起來的時段:早上、中午、傍晚、深夜、後半夜、凌晨……
好吧,可能是網絡技術重度浸入了人們的生活,大家都變得喜歡在螢幕背後敲鍵盤,而少於更不善於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了,也可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又恰巧跟誰都話不投機。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必然存在的,那就是在交流中的一些細節與方法被我們忽略掉,這讓溝通效果大打折扣,我們更加無法在心理上接近聊天對象,進而就導致了話落在了地上,撿不起來了。這個時候場面就比較尷尬。
今天,我們多說一點,爭取用一個大長篇,把聊天聊不起來的問題逐個擊破,一網打盡。篇幅如果太長,大家可以選擇先標註下再退出,留著日後需要時再慢慢賞玩。
一、關於怎麼找談資的問題
如果聊天的對象和你不是很熟,亦或是大家關係一般,但同處於某個公共的社交場合中,需要用一些話語內容作為「由頭」,來打破僵局,來破冰,這個時候,找談資就是個問題了。
找談資需要注意什麼呢?如何找到合適又可聊的談資呢?
我們有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要找大多數人沒有分歧,同時又方便展開的話題作為談資。
這個談資要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1.大多數人都能且想參與進來
要想把話聊起來,頭首先就要起好。兩個剛剛見面的陌生人相互搭訕,聊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名字誰都有,而且我們的名字大多都有來歷,有典故,短短几個字卻或多或少承載著父母長輩對我們的寄託,聊名字是一個特別好的共同話題,大家都能參與進來,且都有的說。
當然,除了名字、家鄉的美食美景,業餘愛好,氣候,熱門的影視劇或文章,都可以作為開頭的談資拋出來,調動氣氛,熱絡場面。
2.具備的分歧點很少
我們在聊天時之所以能把天聊死,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把話往分歧點上引,往死胡同裡帶。
比如說:如果我問你,你喜歡韓寒還是郭敬明,你挑了一個你喜歡的回答我。這樣一來,我就有一半的機率與你觀點相悖,而且有可能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搞不好,談話就僵住了。
但如果我問你,你都喜歡哪些作家或哪些作品?你說了好幾個。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挑到我也同樣欣賞的部分與你侃侃而談,我們就會越聊越投機,哪怕你說的我都不不了解,那我也可以藉此機會向你追問請教,交流就更通暢了。
所以,我們看到,聊天時,最好不要問非黑即白的選擇題,不要突出比較的意味,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不攀比同樣可以好好聊天,我們可以讓每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家、作品、明星、影視劇等等事物,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我們就成它a把比較優劣置換成了展示特點,分歧也就消磨於無形之間。
3.容易展開且方便互動
除了生硬與酸溜溜的攀比以外,同樣能把天聊死的一種話題,就是閉合式問答。什麼叫閉合式呢?就是事實本身就是如此,沒什麼多餘好說的,陳述起來像標準答案一樣。
比如說:你吃飯了嗎?吃了。這就是典型的閉合式問答,即便多說幾句,也是牽強附會,沒什麼意思。同樣的主題,換一種開放式的表達,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說:你為什麼喜歡吃這道菜?你挑選美食與用嬰a點的時候有什麼講究或考慮?我是一個吃貨,你對減肥有什麼好的經驗或心得嗎?
類似於這樣的開放式話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止停留於事情表面,而是追問事物背後所象徵或蘊含的典故和故事。
而「講故事」,真的是聊天中最最重要且珍貴的一項能力,豈止是聊天,我們一生中從事的大多事,其實都是在以各種方式講故事,這一點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會展開來談。
二、關於如何將談話更進一步的問題
在大家都已經初步認識彼此,對彼此有了一個基本的印象後,我們就自然地想把話題進一步延伸,從而帶動雙方的情感關係進一步靠近。這時,沒有話說怎麼辦。有兩種方式可供參考:
1.在對話中找交集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發現:那些老一輩的人,剛認識新朋友,他們都有一個習慣性的舉動:攀關係。
比如一個問另一個:哎,你老家哪裡?奧,大連,好巧好巧,我也是。
這其實是很實用的社交習慣,類似舉動放到今天的社交場合仍然有其必要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面對另一個不是特別熟的人的時候,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想要從對方身上判斷出這個人是不是和我自己擁有相同的特徵。
而如果有,往往就會讓他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與認同。同時,當兩個人的交集程度越高,則那種親切感與認同度就越高。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最需要和陌生人交朋友的人,往往也是最擅長從第一次見到的對象身上,瞬間找出交集的人。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國家在每逢首腦換屆選舉之前,都要讓候選人出席各種場合,發表競選演講,拉選票。地點有可能是室內,也有可能是街頭巷尾,時間更是有限,在如此脆弱易碎的交際情境下,如何迅速地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呢?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就是找交集。
如果我去某某學校做宣傳演講,我就會先說:啊,這是一度讓我夢寐以求的學府,我的某位親人,某位朋友的孩子,就在你們這裡求學深造啊。
如果我去某某工地與工友朋友們見面,拉選票,我就又會說:啊,我的父母就來自於社會底層,所以我身體內流動的,是底層人民的血液,我懂你們,更愛你們。
以此類推,很多會說話會聊天的人,他往往都會很注意你上一番話中傳遞出的信息內容,然後在頭腦中快速篩選,爭取找到相交之處,讓你覺得你們志同道合。
有交集,把交集拿出來說,蠻厲害,沒有交集,想方設法地挖掘出交集,就更厲害。有人說這太難了吧,沒有交集怎麼可能挖掘出交集來呢?
要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的,只不過有直接相關與間接相關之分;而且還要記住,哪怕是彼此看似對立矛盾的事物,只要我們把概念稍稍拉高,就能讓它們聯結成命運共同體。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公司高管去工地做競選演講,而他所有的家人都富得流油,這時他的身份跟工友的身份看起來是矛盾對立的,是沒有什麼交集的,但只要稍稍把概念拉高,交集就出來了。比如他可以說:你們是工人,我是富人,但我們都是勞動致富的人;你們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但我們都是中國人……
再比如:兒媳與婆婆的身份與立場看似對立,且水火不容;但她們在溝通時也是大有交集可尋的:媽媽,您是女人,我也是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莫不如聯起手來,一起吐槽這些臭男人!
所有的人都可以因為種種的物質或精神利益關係而變成拴在同一條繩上的螞蚱,找交集,套近乎,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得多。
有人可能又有疑惑了:這樣做固然很簡單,但被套近乎的人傻嗎?他們就不知道我們在找交集套近乎嗎?他們就那麼容易被收買嗎?
當然不。
但人很奇妙,當我們見到對方花了這麼多心思就是想要跟我們建立交集,建立關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哇,你好有心啊,此時,真正讓我們感到親切的,其實是那一種對方努力跟我們拉近關係的心意。
而現實溝通中,最主要的不是目的的徹底實現,而是傳情達意,招未至,力先到,想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讓人看出你的意向就可以。
2.用私人話題加深彼此關係
我們常會感到人與人交情很淺,聊天的形式很熱鬧,情感與內容卻總是流於表面。其實這與我們的話題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回想一下我們大多數的聊天內容,基本都是可以歸為幾類的:
(1)吹捧客套話
(2)尼Q求人話
(3)背後抱怨話
(4)端莊高雅話
這些沒有不太好,多了又太噁心的話占據了我們太多的內容表達空間,也難怪我們彼此間的情誼難以為繼了,總是說這些話,還怎麼指望進一步延伸話題呢。
要知道,我們人除了表面上的社會規範,還有內心深處獲得理解和認同的渴望,雖然每個人都是孤島,但與此同時,所有人又在內心深處熱切地企盼著打破這份孤獨。
談及私生活,聽起來容易冒犯人,但確是拉近距離的必選動作。
但要注意:我們在提及私人話題時,要有一個原則,否則很容易踩雷。這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不要給對方施加壓力,不要讓對方感到自己受到鄙視或批評。
比如:你想跟對方聊「你有沒有孩子,你孩子怎麼樣」的話題,不要上來就問:有孩子嗎?還行是好是賴啊?
首先,對方可能生育能力有障礙,唐突發問,他會覺得你在嘲諷他。再者,人家孩子好壞自己又不好說,敷衍了事一下天就又聊死了。
我們不妨試著這樣問一下:我這個人挺喜歡小孩子的,你喜歡小孩子嗎?
這個問題就無傷大雅,沒孩子的可以說喜歡不喜歡,有孩子的表達完看法後通常還會順帶說一下自己家孩子的狀況,他一曬娃,你就可以拉起很多家常話了。兩個人也會越聊越深。
這個例子是想提醒大家,如果既想把話題深入進去,又想不招人嫌,全身而退,那麼我們在提及私人話題的時候,可以採用「迂迴插入」的方式,先說自己的狀況,然後再問對方的看法,誘導對方自己將情況交待出來,然後再緩緩深入。
三、關於如何使對方聊嗨的問題
僵局也打破了,話題也深入了,那麼如何再將談話更進一步,使交談對象不僅在話題上有的說,在情緒上也能生機勃勃呢?
很簡單的一點:懂得聆聽,且善於聆聽。
這個方法真的是老生常談,我也不想在此多囉嗦,但很多人,也閉O因為接觸這個方法太多,反而就不太重視它了。在這裡,我們簡要地說一下傾聽的重要性。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在談話中,主動權在哪一方?是在說話者的一方還是在傾聽者的一方?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當然是說話者啊,我說什麼,他們就得聽什麼嘛。
不盡然。其實在溝通中,掌握更多主動權的,往往是傾聽者。
比如,一個小朋友考了一百分,他放學後興致沖沖地跑回家,對著正在做飯的媽媽,無比歡喜地說道:媽,媽,你猜我今天在學校怎麼了?
等一下,在這時我們就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小朋友的第一選擇並不是傳遞關鍵信息,而是先選擇吊胃口,賣關子,調氣氛。為什麼?很簡單,因為甭管他說的多麼天花亂墜,傾聽者(媽媽)如果沒有沒什麼反應,他會很不爽的。
這時,如果媽媽表示完全沒興趣,還很嚴肅地問:作業寫完了嗎?趕緊寫作業去。
小朋友就會無比沮喪和失落。
反之,如果媽媽是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問道「你怎麼啦?快說給我聽聽。」
小朋友就會痒痒的異地說:我考了一百分耶!
然後媽媽再順水推舟地表示下驚喜:哇,寶貝太棒了!這個消息真讓我高興!
這時小朋友就會心滿意足,甚至會滔滔不絕地說自己如何如何答的卷子,如何如何準備複習。
他高高低挺起胸脯,成就感爆棚,覺得老媽真好,下次有好事還告訴她。
讓我們跳出這個案例,回想一下,當我們在向別人表達時,我們不也是那個小朋友嗎,而傾聽者們,不也就是那個媽媽嗎?每一個表達者,都是滿懷憧憬與期待的孩子,渴望自己的話被重視,有回應。而每一個傾聽者都是那個媽媽,聽與不聽,用什麼樣的狀態去聽,選擇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所以,你說,人與人之間溝通時的主導權在誰那裡?看似在表達者的手上,其實是在傾聽者的手上啊。
大家都是人,誰也無法脫俗,即便是老師、領導、企業老闆,他們在台上發言的時候,如果你仔細觀察或者親身經歷過就知道,哪怕台下觀眾有那麼幾個打哈欠,東張西望,亦或是申請木納,興致寥寥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在心裡感到不爽,乃至是恐懼。
當一個傾聽者對表達者的談話內容表現得很感興趣,呼應和反饋很多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表達者嗓門越來越高,表情與肢體動作越來越豐富,活潑得像個孩子。
反之,當我們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只用嗯,啊,哦,是,來草草敷衍對方的話,這無異於是一種冷暴力,就像是一盆冰塊一樣,能夠瞬間熄滅對方的所有熱情。
所以,既然傾聽如此重要,那麼當你和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聊天對象在交談時,應該怎麼做,你自己就明白了。
四、關於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我們看似窮盡了整個日常溝通中,關於聊天進行的所有流程,從破冰階段,到話題深入階段,又到了傾聽反饋階段。看似掌握了這些,我們跟誰都能聊得很開了。
但我相信,有一部分讀者朋友,即便將上述所有方法都用一遍,仍然無法跟某一部分群體聊的很熱絡。
這部分群體有個很坑爹的名字叫:你們的男朋友。
不用我多解釋,相信有另一半的女讀者已經準備好一大段吐槽了:對對對,就是我們家的那個活死人。天啊,誰能救救他,他追我的時候可能說了,也可會說了,這一到手之後,就喜新厭舊,每天對我都愛答不理的,找他煲個電話粥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啊。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變心了?怎麼想找他多說會話就這麼難呢?怎麼跟他聊天總是也聊不下去呢?
好吧,這其實是一個已經存在了成千上萬年的誤會。
在溝通的領域中,有一個很大的區塊,叫性別溝通。
主要就是討論男女之間,因為他們先天,後天發展上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同的溝通習慣。
而性別溝通中,最具體的應用,往往就是發生在男女談戀愛的時候。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說絕大多數的感情問題,其本質都是溝通問題。
就像我們最開始舉的例子:在談戀愛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種抱怨,就是女生會覺得,男生一旦在一起之後,就漸漸地變得對女生愛理不理。常常要麼不會主動打電話,要麼就是兩三天才打一通電話。
而且,即便打通了電話,態度也很敷衍。
往往就是:嗯,哦哦,好,我知道了,掛了。
這種情況,往往會產生兩種誤解:一、我男友這麼做,是不是因為他不愛我了。二、男生是不是只要跟女生在一起之後,就不會再花心思了。
首先你要知道,對女生來說,溝通是一種享受。但對男生來說,溝通卻是一項任務。
在這一點上,演化心理學早已給出解釋。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在遠古時代,當時人們主要的分工,男性,主要是負責狩獵,女性則主要是在部落里負責採集與照料。
因此,對於男性這個狩獵者來說,溝通,是一種達成任務的必要手段。面對叢林中的獵物,就算要講話,可以,但咱們得長話短說,有什麼問題,三言兩語趕緊說清楚。
至於那些囉里囉嗦,總想拉著別人談談心,分享一下彼此靈魂深處的獵人,是很難補得到獵物的。
反之,對負責採集,與照料的女性來說,他們要達成任務,主要是得靠著圍在柴火周遭,彼此分享資訊。如:哪個樹的果子好吃,哪個有毒。
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對女性來說,聊天與八卦基本上是一種求生技能。它能幫助我們確認自己在社交網絡中的位置。保持自己在團體關係中的信心,所以時時交流,對女生的心理上,帶來的,是一種愉悅與安全的感覺。但這種心態,男生卻不容易享受到。、
男生的溝通為的是完成任務,而一旦任務目標不明確,往往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說什麼。
在此,請注意,不是說男生不愛說話,而是一旦任務目標不明確,男生就很容易會不知道自己要說些什麼。
所以,在追求女生的過程中,由於那個時候任務明確,男生一天到晚給女生打電話。他覺得沒問題,也總是有的聊。
但等兩人之間,感情確定後,再要男生每天打電話,他就會不知道,這電話打過去,要說什麼,因為昨天和今天,大家的日子,不都是過的一樣的嗎。
在此,也請注意,我的意思,不是男生因此喜新厭舊了,而是他不知道眼前的任務到底在哪裡。所以他的溝通慾望,就會大幅度降低,因此這時候,解決的方法,不是一直跟男生抱怨,因為男生根本不會理解。
現在需要做的,是交付給男生明確的任務,讓男生知道,我,身為女孩,需要每天跟自己的伴侶,講上二十到三十分鐘的電話,這對我來說,是保持自信與安全的重要來源。所以,親愛的,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找個時間,打電話給我。這通電話,你要保持專注,你要努力讓我講的很開心。然後,任務完成,你愛去幹什麼幹什麼。
這樣一來,就都明確了,聊天聊不下去的誤會與煩惱也就會迎刃而解。
結語:
今天,我破天荒地用了特別長的篇幅為大家剝皮挖餡兒地講述了關於「聊天聊不下去,怎麼辦」的問題。
在最後,我想提醒各位讀者朋友:以上的所有方法與經驗,作為一個輔助參考就好,千萬不要在溝通中捧著它們逐條去落實,逐條去用,那樣一來顯得很生澀,很尼Q;二來也會讓你覺得累,身心俱疲。
我更希望大家把我所說的所有方法性的東西,當做一本字典一樣的工具書,當以後在溝通時遇到哪些困惑時,翻開它,回頭看看,查缺補漏,帶著問題來回溯。
這樣,我的全部心愿也就達成了,即:讓你和周圍的人,更聊得起來,更能有話,且好好說。
金瓶梅視訊聊天室-聊天聊不起來,怎麼辦?
金瓶梅視訊聊天室…
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最近很多人都問我:韓大爺,聊天聊不起來怎麼辦?
我追問回去:什麼時候、哪種場合下聊天聊不起來?和誰聊天聊不起來?
得到的回覆五花八門,基本上是囊括了社交情境的方方面面,分類總結如下:
聊天聊不起來的對象:剛剛認識的陌生人、朋友、同事、家人、戀人。
聊天聊不起來的場合:戶外,室內,飯桌上,屋檐下,聚會中,日常里。
聊天聊不起來的時段:早上、中午、傍晚、深夜、後半夜、凌晨……
好吧,可能是網絡技術重度浸入了人們的生活,大家都變得喜歡在螢幕背後敲鍵盤,而少於更不善於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了,也可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又恰巧跟誰都話不投機。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必然存在的,那就是在交流中的一些細節與方法被我們忽略掉,這讓溝通效果大打折扣,我們更加無法在心理上接近聊天對象,進而就導致了話落在了地上,撿不起來了。這個時候場面就比較尷尬。
今天,我們多說一點,爭取用一個大長篇,把聊天聊不起來的問題逐個擊破,一網打盡。篇幅如果太長,大家可以選擇先標註下再退出,留著日後需要時再慢慢賞玩。
一、關於怎麼找談資的問題
如果聊天的對象和你不是很熟,亦或是大家關係一般,但同處於某個公共的社交場合中,需要用一些話語內容作為「由頭」,來打破僵局,來破冰,這個時候,找談資就是個問題了。
找談資需要注意什麼呢?如何找到合適又可聊的談資呢?
我們有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要找大多數人沒有分歧,同時又方便展開的話題作為談資。
這個談資要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1.大多數人都能且想參與進來
要想把話聊起來,頭首先就要起好。兩個剛剛見面的陌生人相互搭訕,聊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名字誰都有,而且我們的名字大多都有來歷,有典故,短短几個字卻或多或少承載著父母長輩對我們的寄託,聊名字是一個特別好的共同話題,大家都能參與進來,且都有的說。
當然,除了名字、家鄉的美食美景,業餘愛好,氣候,熱門的影視劇或文章,都可以作為開頭的談資拋出來,調動氣氛,熱絡場面。
2.具備的分歧點很少
我們在聊天時之所以能把天聊死,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把話往分歧點上引,往死胡同裡帶。
比如說:如果我問你,你喜歡韓寒還是郭敬明,你挑了一個你喜歡的回答我。這樣一來,我就有一半的機率與你觀點相悖,而且有可能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搞不好,談話就僵住了。
但如果我問你,你都喜歡哪些作家或哪些作品?你說了好幾個。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挑到我也同樣欣賞的部分與你侃侃而談,我們就會越聊越投機,哪怕你說的我都不不了解,那我也可以藉此機會向你追問請教,交流就更通暢了。
所以,我們看到,聊天時,最好不要問非黑即白的選擇題,不要突出比較的意味,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不攀比同樣可以好好聊天,我們可以讓每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家、作品、明星、影視劇等等事物,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我們就成它a把比較優劣置換成了展示特點,分歧也就消磨於無形之間。
3.容易展開且方便互動
除了生硬與酸溜溜的攀比以外,同樣能把天聊死的一種話題,就是閉合式問答。什麼叫閉合式呢?就是事實本身就是如此,沒什麼多餘好說的,陳述起來像標準答案一樣。
比如說:你吃飯了嗎?吃了。這就是典型的閉合式問答,即便多說幾句,也是牽強附會,沒什麼意思。同樣的主題,換一種開放式的表達,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說:你為什麼喜歡吃這道菜?你挑選美食與用嬰a點的時候有什麼講究或考慮?我是一個吃貨,你對減肥有什麼好的經驗或心得嗎?
類似於這樣的開放式話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止停留於事情表面,而是追問事物背後所象徵或蘊含的典故和故事。
而「講故事」,真的是聊天中最最重要且珍貴的一項能力,豈止是聊天,我們一生中從事的大多事,其實都是在以各種方式講故事,這一點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會展開來談。
二、關於如何將談話更進一步的問題
在大家都已經初步認識彼此,對彼此有了一個基本的印象後,我們就自然地想把話題進一步延伸,從而帶動雙方的情感關係進一步靠近。這時,沒有話說怎麼辦。有兩種方式可供參考:
1.在對話中找交集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發現:那些老一輩的人,剛認識新朋友,他們都有一個習慣性的舉動:攀關係。
比如一個問另一個:哎,你老家哪裡?奧,大連,好巧好巧,我也是。
這其實是很實用的社交習慣,類似舉動放到今天的社交場合仍然有其必要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面對另一個不是特別熟的人的時候,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想要從對方身上判斷出這個人是不是和我自己擁有相同的特徵。
而如果有,往往就會讓他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與認同。同時,當兩個人的交集程度越高,則那種親切感與認同度就越高。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最需要和陌生人交朋友的人,往往也是最擅長從第一次見到的對象身上,瞬間找出交集的人。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國家在每逢首腦換屆選舉之前,都要讓候選人出席各種場合,發表競選演講,拉選票。地點有可能是室內,也有可能是街頭巷尾,時間更是有限,在如此脆弱易碎的交際情境下,如何迅速地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呢?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就是找交集。
如果我去某某學校做宣傳演講,我就會先說:啊,這是一度讓我夢寐以求的學府,我的某位親人,某位朋友的孩子,就在你們這裡求學深造啊。
如果我去某某工地與工友朋友們見面,拉選票,我就又會說:啊,我的父母就來自於社會底層,所以我身體內流動的,是底層人民的血液,我懂你們,更愛你們。
以此類推,很多會說話會聊天的人,他往往都會很注意你上一番話中傳遞出的信息內容,然後在頭腦中快速篩選,爭取找到相交之處,讓你覺得你們志同道合。
有交集,把交集拿出來說,蠻厲害,沒有交集,想方設法地挖掘出交集,就更厲害。有人說這太難了吧,沒有交集怎麼可能挖掘出交集來呢?
要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的,只不過有直接相關與間接相關之分;而且還要記住,哪怕是彼此看似對立矛盾的事物,只要我們把概念稍稍拉高,就能讓它們聯結成命運共同體。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公司高管去工地做競選演講,而他所有的家人都富得流油,這時他的身份跟工友的身份看起來是矛盾對立的,是沒有什麼交集的,但只要稍稍把概念拉高,交集就出來了。比如他可以說:你們是工人,我是富人,但我們都是勞動致富的人;你們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但我們都是中國人……
再比如:兒媳與婆婆的身份與立場看似對立,且水火不容;但她們在溝通時也是大有交集可尋的:媽媽,您是女人,我也是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莫不如聯起手來,一起吐槽這些臭男人!
所有的人都可以因為種種的物質或精神利益關係而變成拴在同一條繩上的螞蚱,找交集,套近乎,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得多。
有人可能又有疑惑了:這樣做固然很簡單,但被套近乎的人傻嗎?他們就不知道我們在找交集套近乎嗎?他們就那麼容易被收買嗎?
當然不。
但人很奇妙,當我們見到對方花了這麼多心思就是想要跟我們建立交集,建立關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哇,你好有心啊,此時,真正讓我們感到親切的,其實是那一種對方努力跟我們拉近關係的心意。
而現實溝通中,最主要的不是目的的徹底實現,而是傳情達意,招未至,力先到,想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讓人看出你的意向就可以。
2.用私人話題加深彼此關係
我們常會感到人與人交情很淺,聊天的形式很熱鬧,情感與內容卻總是流於表面。其實這與我們的話題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回想一下我們大多數的聊天內容,基本都是可以歸為幾類的:
(1)吹捧客套話
(2)尼Q求人話
(3)背後抱怨話
(4)端莊高雅話
這些沒有不太好,多了又太噁心的話占據了我們太多的內容表達空間,也難怪我們彼此間的情誼難以為繼了,總是說這些話,還怎麼指望進一步延伸話題呢。
要知道,我們人除了表面上的社會規範,還有內心深處獲得理解和認同的渴望,雖然每個人都是孤島,但與此同時,所有人又在內心深處熱切地企盼著打破這份孤獨。
談及私生活,聽起來容易冒犯人,但確是拉近距離的必選動作。
但要注意:我們在提及私人話題時,要有一個原則,否則很容易踩雷。這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不要給對方施加壓力,不要讓對方感到自己受到鄙視或批評。
比如:你想跟對方聊「你有沒有孩子,你孩子怎麼樣」的話題,不要上來就問:有孩子嗎?還行是好是賴啊?
首先,對方可能生育能力有障礙,唐突發問,他會覺得你在嘲諷他。再者,人家孩子好壞自己又不好說,敷衍了事一下天就又聊死了。
我們不妨試著這樣問一下:我這個人挺喜歡小孩子的,你喜歡小孩子嗎?
這個問題就無傷大雅,沒孩子的可以說喜歡不喜歡,有孩子的表達完看法後通常還會順帶說一下自己家孩子的狀況,他一曬娃,你就可以拉起很多家常話了。兩個人也會越聊越深。
這個例子是想提醒大家,如果既想把話題深入進去,又想不招人嫌,全身而退,那麼我們在提及私人話題的時候,可以採用「迂迴插入」的方式,先說自己的狀況,然後再問對方的看法,誘導對方自己將情況交待出來,然後再緩緩深入。
三、關於如何使對方聊嗨的問題
僵局也打破了,話題也深入了,那麼如何再將談話更進一步,使交談對象不僅在話題上有的說,在情緒上也能生機勃勃呢?
很簡單的一點:懂得聆聽,且善於聆聽。
這個方法真的是老生常談,我也不想在此多囉嗦,但很多人,也閉O因為接觸這個方法太多,反而就不太重視它了。在這裡,我們簡要地說一下傾聽的重要性。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在談話中,主動權在哪一方?是在說話者的一方還是在傾聽者的一方?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當然是說話者啊,我說什麼,他們就得聽什麼嘛。
不盡然。其實在溝通中,掌握更多主動權的,往往是傾聽者。
比如,一個小朋友考了一百分,他放學後興致沖沖地跑回家,對著正在做飯的媽媽,無比歡喜地說道:媽,媽,你猜我今天在學校怎麼了?
等一下,在這時我們就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小朋友的第一選擇並不是傳遞關鍵信息,而是先選擇吊胃口,賣關子,調氣氛。為什麼?很簡單,因為甭管他說的多麼天花亂墜,傾聽者(媽媽)如果沒有沒什麼反應,他會很不爽的。
這時,如果媽媽表示完全沒興趣,還很嚴肅地問:作業寫完了嗎?趕緊寫作業去。
小朋友就會無比沮喪和失落。
反之,如果媽媽是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問道「你怎麼啦?快說給我聽聽。」
小朋友就會痒痒的異地說:我考了一百分耶!
然後媽媽再順水推舟地表示下驚喜:哇,寶貝太棒了!這個消息真讓我高興!
這時小朋友就會心滿意足,甚至會滔滔不絕地說自己如何如何答的卷子,如何如何準備複習。
他高高低挺起胸脯,成就感爆棚,覺得老媽真好,下次有好事還告訴她。
讓我們跳出這個案例,回想一下,當我們在向別人表達時,我們不也是那個小朋友嗎,而傾聽者們,不也就是那個媽媽嗎?每一個表達者,都是滿懷憧憬與期待的孩子,渴望自己的話被重視,有回應。而每一個傾聽者都是那個媽媽,聽與不聽,用什麼樣的狀態去聽,選擇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所以,你說,人與人之間溝通時的主導權在誰那裡?看似在表達者的手上,其實是在傾聽者的手上啊。
大家都是人,誰也無法脫俗,即便是老師、領導、企業老闆,他們在台上發言的時候,如果你仔細觀察或者親身經歷過就知道,哪怕台下觀眾有那麼幾個打哈欠,東張西望,亦或是申請木納,興致寥寥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在心裡感到不爽,乃至是恐懼。
當一個傾聽者對表達者的談話內容表現得很感興趣,呼應和反饋很多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表達者嗓門越來越高,表情與肢體動作越來越豐富,活潑得像個孩子。
反之,當我們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只用嗯,啊,哦,是,來草草敷衍對方的話,這無異於是一種冷暴力,就像是一盆冰塊一樣,能夠瞬間熄滅對方的所有熱情。
所以,既然傾聽如此重要,那麼當你和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聊天對象在交談時,應該怎麼做,你自己就明白了。
四、關於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我們看似窮盡了整個日常溝通中,關於聊天進行的所有流程,從破冰階段,到話題深入階段,又到了傾聽反饋階段。看似掌握了這些,我們跟誰都能聊得很開了。
但我相信,有一部分讀者朋友,即便將上述所有方法都用一遍,仍然無法跟某一部分群體聊的很熱絡。
這部分群體有個很坑爹的名字叫:你們的男朋友。
不用我多解釋,相信有另一半的女讀者已經準備好一大段吐槽了:對對對,就是我們家的那個活死人。天啊,誰能救救他,他追我的時候可能說了,也可會說了,這一到手之後,就喜新厭舊,每天對我都愛答不理的,找他煲個電話粥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啊。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變心了?怎麼想找他多說會話就這麼難呢?怎麼跟他聊天總是也聊不下去呢?
好吧,這其實是一個已經存在了成千上萬年的誤會。
在溝通的領域中,有一個很大的區塊,叫性別溝通。
主要就是討論男女之間,因為他們先天,後天發展上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同的溝通習慣。
而性別溝通中,最具體的應用,往往就是發生在男女談戀愛的時候。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說絕大多數的感情問題,其本質都是溝通問題。
就像我們最開始舉的例子:在談戀愛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種抱怨,就是女生會覺得,男生一旦在一起之後,就漸漸地變得對女生愛理不理。常常要麼不會主動打電話,要麼就是兩三天才打一通電話。
而且,即便打通了電話,態度也很敷衍。
往往就是:嗯,哦哦,好,我知道了,掛了。
這種情況,往往會產生兩種誤解:一、我男友這麼做,是不是因為他不愛我了。二、男生是不是只要跟女生在一起之後,就不會再花心思了。
首先你要知道,對女生來說,溝通是一種享受。但對男生來說,溝通卻是一項任務。
在這一點上,演化心理學早已給出解釋。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在遠古時代,當時人們主要的分工,男性,主要是負責狩獵,女性則主要是在部落里負責採集與照料。
因此,對於男性這個狩獵者來說,溝通,是一種達成任務的必要手段。面對叢林中的獵物,就算要講話,可以,但咱們得長話短說,有什麼問題,三言兩語趕緊說清楚。
至於那些囉里囉嗦,總想拉著別人談談心,分享一下彼此靈魂深處的獵人,是很難補得到獵物的。
反之,對負責採集,與照料的女性來說,他們要達成任務,主要是得靠著圍在柴火周遭,彼此分享資訊。如:哪個樹的果子好吃,哪個有毒。
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對女性來說,聊天與八卦基本上是一種求生技能。它能幫助我們確認自己在社交網絡中的位置。保持自己在團體關係中的信心,所以時時交流,對女生的心理上,帶來的,是一種愉悅與安全的感覺。但這種心態,男生卻不容易享受到。、
男生的溝通為的是完成任務,而一旦任務目標不明確,往往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說什麼。
在此,請注意,不是說男生不愛說話,而是一旦任務目標不明確,男生就很容易會不知道自己要說些什麼。
所以,在追求女生的過程中,由於那個時候任務明確,男生一天到晚給女生打電話。他覺得沒問題,也總是有的聊。
但等兩人之間,感情確定後,再要男生每天打電話,他就會不知道,這電話打過去,要說什麼,因為昨天和今天,大家的日子,不都是過的一樣的嗎。
在此,也請注意,我的意思,不是男生因此喜新厭舊了,而是他不知道眼前的任務到底在哪裡。所以他的溝通慾望,就會大幅度降低,因此這時候,解決的方法,不是一直跟男生抱怨,因為男生根本不會理解。
現在需要做的,是交付給男生明確的任務,讓男生知道,我,身為女孩,需要每天跟自己的伴侶,講上二十到三十分鐘的電話,這對我來說,是保持自信與安全的重要來源。所以,親愛的,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找個時間,打電話給我。這通電話,你要保持專注,你要努力讓我講的很開心。然後,任務完成,你愛去幹什麼幹什麼。
這樣一來,就都明確了,聊天聊不下去的誤會與煩惱也就會迎刃而解。
結語:
今天,我破天荒地用了特別長的篇幅為大家剝皮挖餡兒地講述了關於「聊天聊不下去,怎麼辦」的問題。
在最後,我想提醒各位讀者朋友:以上的所有方法與經驗,作為一個輔助參考就好,千萬不要在溝通中捧著它們逐條去落實,逐條去用,那樣一來顯得很生澀,很尼Q;二來也會讓你覺得累,身心俱疲。
我更希望大家把我所說的所有方法性的東西,當做一本字典一樣的工具書,當以後在溝通時遇到哪些困惑時,翻開它,回頭看看,查缺補漏,帶著問題來回溯。
這樣,我的全部心愿也就達成了,即:讓你和周圍的人,更聊得起來,更能有話,且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