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班」源於高麗王朝,初為文武百官總稱。文官稱東班、武官稱西班,或直接稱為文班、武班。以後演化為和賤民、自由民對立的朝鮮官僚地主階級的代名詞。而「兩班」在高麗和後來的李朝共存在近千年的歷史,「兩班」隨著時間的發展,也世襲貴族化,形成了朝鮮獨特的「兩班貴族」,「兩班」貴族頗似中國六朝門閥,但與中國六朝不同的是朝鮮竟然在「兩班」的同時也有科舉制。「兩班」貴族究竟是什麼,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
一、高麗王朝的「兩班」的初建
918年,王建創建了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存在474年,與中國封建王朝相比絕對算是一個長壽王朝。高麗「素幕華風」,確立了三省、六尚書、九寺、六衛等「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的制度。
高麗在許多方面模仿中國的制度,朝會之時,國王坐北朝南,官員下站兩旁,文東武西,所以稱「文武兩班」簡稱「兩班」。「兩班」何時出現的呢?《高麗史·卷一》太祖元年(918)9月太祖條已有記錄「習儀於毬庭,文、武俱就班」,《高麗史·卷一》就是高麗太祖王建的傳(稱本紀吧,朝鮮只是藩王不配),可見最遲高麗建國時,已有「兩班」之稱。
這時期「兩班」的構成比較簡單,有跟隨王建打天下的功臣、地方豪強、滅新羅之後新羅投降的官僚。此時中國早已實行科舉制,但高麗仍以貴族政治為主,這些功臣舊貴集團世襲罔替,隨著時間發展,功臣舊貴集團已經嚴重威脅王權。到光宗(在位950—975)時期,光宗引入中國科舉制,試圖與「兩班」爭權。科舉制的實行對朝鮮的發展極為重要,從此朝鮮告別了血親貴族「兩班」,走向了官僚貴族「兩班」。
二、高麗時期官僚「兩班」強化
高麗成宗(在位982—997)時期,高麗正式確立中央集權,一方面是「田柴科制」的實施(在景宗時期)使中央官僚的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為了打擊地方豪強,高麗王決定派中央官僚到地方,擔任州、府、郡的官吏,這些人成為鄉吏「兩班」。這時期的「兩班」就由鄉吏(高麗豪強)和新羅投降的官僚(新羅豪強)構成主流。「兩班」雖然是文臣武將的總稱,但此時的高麗已經有了科舉制,這些「兩班」官僚的子孫因其家族特權享有更多社會資源,能進入特殊的科舉考試機構「私學」接受優質教育,還可以通過蔭蔽子孫制度獲得官職。另外,「兩班」各家族之間通婚,「兩班」與王室通婚,更成為「兩班」越來越強的原因。
「兩班」的經濟基礎就是田柴科制。田為田地、柴為柴林、科為官員等級。高麗根據不同的身份,由國家按等級給予官僚土地收租權,作為官僚的俸祿。初期私有性不大,不允許世襲,且土地為國有。但隨著「兩班」政治優勢的上升,田柴逐漸私有化,反過來田柴的私有化又促進了「兩班」政治地位的鞏固。「兩班」官僚除了作為俸祿的田柴外,還有功蔭田柴。功蔭田柴原本是作為獎賞功臣之用,但到文宗時期已經普遍授予五品以上官僚,並成為制度。與俸祿田柴相比,功蔭田柴私有性一開始就很顯著,且允許世襲
三、科舉——「兩班」貴族名正言順世襲的旗號
科舉早在隋朝便已經建立,朝鮮為何在300餘年後才突然開始實行?首先朝鮮在300年間不實行科舉最大原因還是世襲貴族勢力的反對。到王建建立高麗,此時的高麗明面上是一統政權,實際上,中央集權並不穩固。高麗的政權基礎是地方大小豪強的聯合,有開國功臣,也有敵國(新羅)的新附官僚,地方還有半獨立豪強,而開國功臣在中央有很大權力,制約王權,國王很難壓制這些貴族。
到了光宗七年(956),光宗為了從根本上斷絕貴族們擴張經濟的實力和私有部曲的來源,制定了「奴婢安檢法」,為了保證實施,光宗建立了三十萬人的「光軍」。以「光軍」為依靠,光宗打擊了一大批豪強貴族,為了體面安置這些被打擊的豪強,所以於光宗九年實行新的官僚選拔制度——科舉制。
高麗時代,科舉考試生源為官學生、鄉貢進士、現職官員。官學生即中央官僚子弟,他們入成宗時期設立的國子監學習,之後科舉。「兩班」貴族從集團利益出發,強化「兩班」子弟私學,壟斷教育,保障「兩班」子孫在仕途上的優勢性和維護其官職的世襲性。「兩班」子弟在科舉中有絕對優勢,因此科舉就是「兩班」子弟的科舉。
「兩班」憑藉其優勢的政治地位,使「兩班」子弟有機會受到優良的教育,但根本上「兩班」子弟還是要通過科舉而做官,官員升降在於國王,官職高低也在於自身的政績。而「兩班」官僚可以說有貴族化的趨向,如上所述他們享有一般人沒有的優勢特權,「兩班」之間聯姻、門生、故舊形成朋黨,比一般人享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所以「兩班」子弟做官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對平民來說是不公平的,但類比於新羅,平民畢竟還是有了科舉一條門徑,科舉成了「兩班」壟斷政權的解壓閥,而「兩班」的集體利益更是維護高麗王朝的前提,所以高麗王朝才能維持474年的統治。
參考文獻:《高麗史》
高麗王朝國祚為何能延續474年?兩班貴族制度功不可沒
「兩班」源於高麗王朝,初為文武百官總稱。文官稱東班、武官稱西班,或直接稱為文班、武班。以後演化為和賤民、自由民對立的朝鮮官僚地主階級的代名詞。而「兩班」在高麗和後來的李朝共存在近千年的歷史,「兩班」隨著時間的發展,也世襲貴族化,形成了朝鮮獨特的「兩班貴族」,「兩班」貴族頗似中國六朝門閥,但與中國六朝不同的是朝鮮竟然在「兩班」的同時也有科舉制。「兩班」貴族究竟是什麼,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
一、高麗王朝的「兩班」的初建
918年,王建創建了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存在474年,與中國封建王朝相比絕對算是一個長壽王朝。高麗「素幕華風」,確立了三省、六尚書、九寺、六衛等「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的制度。
高麗在許多方面模仿中國的制度,朝會之時,國王坐北朝南,官員下站兩旁,文東武西,所以稱「文武兩班」簡稱「兩班」。「兩班」何時出現的呢?《高麗史·卷一》太祖元年(918)9月太祖條已有記錄「習儀於毬庭,文、武俱就班」,《高麗史·卷一》就是高麗太祖王建的傳(稱本紀吧,朝鮮只是藩王不配),可見最遲高麗建國時,已有「兩班」之稱。
這時期「兩班」的構成比較簡單,有跟隨王建打天下的功臣、地方豪強、滅新羅之後新羅投降的官僚。此時中國早已實行科舉制,但高麗仍以貴族政治為主,這些功臣舊貴集團世襲罔替,隨著時間發展,功臣舊貴集團已經嚴重威脅王權。到光宗(在位950—975)時期,光宗引入中國科舉制,試圖與「兩班」爭權。科舉制的實行對朝鮮的發展極為重要,從此朝鮮告別了血親貴族「兩班」,走向了官僚貴族「兩班」。
二、高麗時期官僚「兩班」強化
高麗成宗(在位982—997)時期,高麗正式確立中央集權,一方面是「田柴科制」的實施(在景宗時期)使中央官僚的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為了打擊地方豪強,高麗王決定派中央官僚到地方,擔任州、府、郡的官吏,這些人成為鄉吏「兩班」。這時期的「兩班」就由鄉吏(高麗豪強)和新羅投降的官僚(新羅豪強)構成主流。「兩班」雖然是文臣武將的總稱,但此時的高麗已經有了科舉制,這些「兩班」官僚的子孫因其家族特權享有更多社會資源,能進入特殊的科舉考試機構「私學」接受優質教育,還可以通過蔭蔽子孫制度獲得官職。另外,「兩班」各家族之間通婚,「兩班」與王室通婚,更成為「兩班」越來越強的原因。
「兩班」的經濟基礎就是田柴科制。田為田地、柴為柴林、科為官員等級。高麗根據不同的身份,由國家按等級給予官僚土地收租權,作為官僚的俸祿。初期私有性不大,不允許世襲,且土地為國有。但隨著「兩班」政治優勢的上升,田柴逐漸私有化,反過來田柴的私有化又促進了「兩班」政治地位的鞏固。「兩班」官僚除了作為俸祿的田柴外,還有功蔭田柴。功蔭田柴原本是作為獎賞功臣之用,但到文宗時期已經普遍授予五品以上官僚,並成為制度。與俸祿田柴相比,功蔭田柴私有性一開始就很顯著,且允許世襲
三、科舉——「兩班」貴族名正言順世襲的旗號
科舉早在隋朝便已經建立,朝鮮為何在300餘年後才突然開始實行?首先朝鮮在300年間不實行科舉最大原因還是世襲貴族勢力的反對。到王建建立高麗,此時的高麗明面上是一統政權,實際上,中央集權並不穩固。高麗的政權基礎是地方大小豪強的聯合,有開國功臣,也有敵國(新羅)的新附官僚,地方還有半獨立豪強,而開國功臣在中央有很大權力,制約王權,國王很難壓制這些貴族。
到了光宗七年(956),光宗為了從根本上斷絕貴族們擴張經濟的實力和私有部曲的來源,制定了「奴婢安檢法」,為了保證實施,光宗建立了三十萬人的「光軍」。以「光軍」為依靠,光宗打擊了一大批豪強貴族,為了體面安置這些被打擊的豪強,所以於光宗九年實行新的官僚選拔制度——科舉制。
高麗時代,科舉考試生源為官學生、鄉貢進士、現職官員。官學生即中央官僚子弟,他們入成宗時期設立的國子監學習,之後科舉。「兩班」貴族從集團利益出發,強化「兩班」子弟私學,壟斷教育,保障「兩班」子孫在仕途上的優勢性和維護其官職的世襲性。「兩班」子弟在科舉中有絕對優勢,因此科舉就是「兩班」子弟的科舉。
「兩班」憑藉其優勢的政治地位,使「兩班」子弟有機會受到優良的教育,但根本上「兩班」子弟還是要通過科舉而做官,官員升降在於國王,官職高低也在於自身的政績。而「兩班」官僚可以說有貴族化的趨向,如上所述他們享有一般人沒有的優勢特權,「兩班」之間聯姻、門生、故舊形成朋黨,比一般人享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所以「兩班」子弟做官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對平民來說是不公平的,但類比於新羅,平民畢竟還是有了科舉一條門徑,科舉成了「兩班」壟斷政權的解壓閥,而「兩班」的集體利益更是維護高麗王朝的前提,所以高麗王朝才能維持474年的統治。
參考文獻:《高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