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清朝末年為什麼留學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學,這大致是有兩方面原因導致的。
一方面,清朝末期,留洋是一個大趨勢,特別是科舉取消之後,很多人的階層上升空間就沒有了。當時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也成為了很多有識之士的共識,而且回來之後發展空間很大。
比如第一批留美幼童回國的,都為清朝的現代化發揮著自己的巨大作用,他們其中有設計建造京張鐵路的詹天佑、擔任民國時期總理的唐紹儀和曾任民國外長的梁敦彥等等。但是官派歐美留學的名額有限,個人家庭負擔去歐美留學的,實際上對家境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語言關是最大的障礙。甚至有很多人水土不服直接就病死在了歐美一輩子回不來的。
所以很多人更傾向於留學東洋,因為日本只明治維新之後,國力發展很快,特別是通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這就使得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到日本學習,比起到歐美
學習,可以更為直接有效,少走彎路。更關鍵的是,日本離中國很近,而且語言關更容易過,降低了學習的時間成本和生活成本,學習效率更高。有的很多東西經過日本翻譯過來,可以直接拿過來用。所以那個時期「拿來主義」也頗為盛行。這樣一來很多相對社會中低層學子同樣可以參與進來,因為日本通行的也是漢字為主,所以學習語言的時間成本也很低,很多在日本學習軍事的甚至都只會說一些簡單的日語,並不需要太高深的日語水平。
最最關鍵的是,基本上留學日本和留學歐美歸國的留學生們躋身社會上層,和關鍵職位的機會還是均等的。當時清朝向民國過渡,社會各個層面都需要人才,所以只要你在國外鍍過金,機會很多,收入很豐,這和你去東洋留學還是西洋留學關係不太大。
胡適作為庚子賠款官費生從美國學成回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一個月月薪220元大洋;魯迅自費到日本留學,學成回國之後,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範學校(今紹興文理學院)校長等職務,月薪180塊大洋,但是3年後受蔡元培之邀,到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工作,月薪300塊大洋。但是後來到了北洋政府的時候老是欠俸,欠了魯迅4960塊大洋,魯迅一怒之下到大學裡去了,扯多了。
另一方面,日本人擔心留學生進入政府高層之後,使得整個政府親美,和美國以及歐洲搶奪生源。
有數據表明清朝從1896年第一批派出對日留學生,雖然比1872年第一批派出留美學生晚了24年,但是最終官派到日本去的留學生超過8000人,是官派留美人數的8倍。另外突然發現有這個賺留學生錢的市場,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商機。自費的甚至達到幾萬人的規模,而日本專門為中國留學生開辦的野雞大學高達幾百所。也算是一種賺錢教育產業吧。
近代到日本學習軍事的人非常多,因為強國先強軍。後來面對國內革命的浪潮,清政府和日本簽署協議,不允許自費去學軍事,學其他的不管。常凱申一開始自費到日本上了東京清華學校,在那裡,認識了陳其美,為了學軍事為革命做準備,就被迫回國考了段祺瑞的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才得以官派自費去的日本學習軍事,最終成了孫中山看中的軍事人才。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清朝末年為什麼留學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學,原因是什麼?
文/炒米視角
清朝末年為什麼留學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學,這大致是有兩方面原因導致的。
一方面,清朝末期,留洋是一個大趨勢,特別是科舉取消之後,很多人的階層上升空間就沒有了。當時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也成為了很多有識之士的共識,而且回來之後發展空間很大。
比如第一批留美幼童回國的,都為清朝的現代化發揮著自己的巨大作用,他們其中有設計建造京張鐵路的詹天佑、擔任民國時期總理的唐紹儀和曾任民國外長的梁敦彥等等。但是官派歐美留學的名額有限,個人家庭負擔去歐美留學的,實際上對家境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語言關是最大的障礙。甚至有很多人水土不服直接就病死在了歐美一輩子回不來的。
所以很多人更傾向於留學東洋,因為日本只明治維新之後,國力發展很快,特別是通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這就使得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到日本學習,比起到歐美
學習,可以更為直接有效,少走彎路。更關鍵的是,日本離中國很近,而且語言關更容易過,降低了學習的時間成本和生活成本,學習效率更高。有的很多東西經過日本翻譯過來,可以直接拿過來用。所以那個時期「拿來主義」也頗為盛行。這樣一來很多相對社會中低層學子同樣可以參與進來,因為日本通行的也是漢字為主,所以學習語言的時間成本也很低,很多在日本學習軍事的甚至都只會說一些簡單的日語,並不需要太高深的日語水平。
最最關鍵的是,基本上留學日本和留學歐美歸國的留學生們躋身社會上層,和關鍵職位的機會還是均等的。當時清朝向民國過渡,社會各個層面都需要人才,所以只要你在國外鍍過金,機會很多,收入很豐,這和你去東洋留學還是西洋留學關係不太大。
胡適作為庚子賠款官費生從美國學成回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一個月月薪220元大洋;魯迅自費到日本留學,學成回國之後,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範學校(今紹興文理學院)校長等職務,月薪180塊大洋,但是3年後受蔡元培之邀,到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工作,月薪300塊大洋。但是後來到了北洋政府的時候老是欠俸,欠了魯迅4960塊大洋,魯迅一怒之下到大學裡去了,扯多了。
另一方面,日本人擔心留學生進入政府高層之後,使得整個政府親美,和美國以及歐洲搶奪生源。
有數據表明清朝從1896年第一批派出對日留學生,雖然比1872年第一批派出留美學生晚了24年,但是最終官派到日本去的留學生超過8000人,是官派留美人數的8倍。另外突然發現有這個賺留學生錢的市場,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商機。自費的甚至達到幾萬人的規模,而日本專門為中國留學生開辦的野雞大學高達幾百所。也算是一種賺錢教育產業吧。
近代到日本學習軍事的人非常多,因為強國先強軍。後來面對國內革命的浪潮,清政府和日本簽署協議,不允許自費去學軍事,學其他的不管。常凱申一開始自費到日本上了東京清華學校,在那裡,認識了陳其美,為了學軍事為革命做準備,就被迫回國考了段祺瑞的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才得以官派自費去的日本學習軍事,最終成了孫中山看中的軍事人才。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