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有了自我意識,就有了想長壽的願望,古代的帝王,各路「高人」,無不探索研究長壽之道。然而人們津津樂道的長壽之人屈指可數。
到了今天,話題依舊,有過之無不及,「長壽」不僅僅是個話題,還是個很有「意思」的產業鏈商業鏈。衣食住行用,養生長壽「主題」是無不涉及、無孔不入。偏方、秘籍、專家意見、名醫名人之言等等,充斥著媒體大小平台,除非你不進平台,進平台就不一定邂逅哪位「名人」、看到哪家「高論」。
這樣難道不好嗎?人家把「研究的成果」無償地「奉獻」了。好是好,問題是普通人眼花繚亂,有時還不知所措了。如吃肉好還是不好?喝酒好還是不好?抽煙好還是不好?運動好還是不運動好?「少吃鹽好」、「提倡少吃鹽是犯罪」等等。往往是同一個問題,不同的「高論」,以為對的剛「踐行」沒多久,又出現了完全相反的「高論」,看看也覺得「有道理」,有時就挺「難為人」。所以有人就說「聽專家的你就別活了」「該咋吃咋吃該咋喝咋喝」,失去了辨別的耐心。
如何面對如此的養生長壽「之道」呢?
首先,注意養生是對的,想長壽是人之常情。所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了解相關知識是對的,但前提是結合自身實際「落實」。就以吃不吃肉的話題來說,你都營養不良了還不吃肉、還主張蔬菜水果,那結果會怎樣呢?
再有,注意養生、想長壽的往往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活到了60歲,這本身就是「成績」呀,不少人還到不了60歲就「玩完了」。而這60年里有多少人曾想過怎麼養生、怎樣才長壽的問題呢?換句話講,活到60歲和養生不養生沒多大關係,基本是自然而然。如今賦閑,也覺得人生過半,來日不多,生命進入了倒計時,一種本能的慾望,「啟動」了得多活、得長壽的想法。
「60年的老底子」需要呵護、需要經營,是非常對的。但是,不要有「返老還童」「逆生」「逆長」的天真想法。「心不老」是積極生活的態度,「認老」「服老」是面對現實的自己。任何「靈丹妙藥」「絕密偏方」,都不可能讓你回到你想回到的狀態。所以,必須經得起忽悠,扛得住誘惑,要有自己的定力。好多「鮮活」的例子,就當「故事」「傳說」聽聽讓它飄過。每一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別人的例子未必適合自己,任何「專家」「高論」面前,我自巋然不動,這不僅僅是捂住自己錢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保護好現有的健康。一切結合自身實際,改變不好的習慣,做到適度、均衡、平衡。
再有,要認清「專家」「高論」的「廬山真面目」。就真的是科學研究成果,那也是孤立的一個方面的研究(一個專家不可能啥都能研究明白)。而我們注重身體的健康,不能只顧在某一個方面,哪個專家能給咱來個全面研究呢?認不清也不要緊,捂好你的錢包就可以了。能否捂住錢包,根本問題是自己的理性心態,老了就是老了,怎麼可能讓「枯樹發芽」?秋風落葉了再讓它長回到樹上?老了就是維護、「維修」,活得舒服點,誰都無法改變一年不如一年的自然規律。
養生話題林林總總,我似閑庭信步。
如何面對林林總總的養生長壽話題
從人類有了自我意識,就有了想長壽的願望,古代的帝王,各路「高人」,無不探索研究長壽之道。然而人們津津樂道的長壽之人屈指可數。
到了今天,話題依舊,有過之無不及,「長壽」不僅僅是個話題,還是個很有「意思」的產業鏈商業鏈。衣食住行用,養生長壽「主題」是無不涉及、無孔不入。偏方、秘籍、專家意見、名醫名人之言等等,充斥著媒體大小平台,除非你不進平台,進平台就不一定邂逅哪位「名人」、看到哪家「高論」。
這樣難道不好嗎?人家把「研究的成果」無償地「奉獻」了。好是好,問題是普通人眼花繚亂,有時還不知所措了。如吃肉好還是不好?喝酒好還是不好?抽煙好還是不好?運動好還是不運動好?「少吃鹽好」、「提倡少吃鹽是犯罪」等等。往往是同一個問題,不同的「高論」,以為對的剛「踐行」沒多久,又出現了完全相反的「高論」,看看也覺得「有道理」,有時就挺「難為人」。所以有人就說「聽專家的你就別活了」「該咋吃咋吃該咋喝咋喝」,失去了辨別的耐心。
如何面對如此的養生長壽「之道」呢?
首先,注意養生是對的,想長壽是人之常情。所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了解相關知識是對的,但前提是結合自身實際「落實」。就以吃不吃肉的話題來說,你都營養不良了還不吃肉、還主張蔬菜水果,那結果會怎樣呢?
再有,注意養生、想長壽的往往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活到了60歲,這本身就是「成績」呀,不少人還到不了60歲就「玩完了」。而這60年里有多少人曾想過怎麼養生、怎樣才長壽的問題呢?換句話講,活到60歲和養生不養生沒多大關係,基本是自然而然。如今賦閑,也覺得人生過半,來日不多,生命進入了倒計時,一種本能的慾望,「啟動」了得多活、得長壽的想法。
「60年的老底子」需要呵護、需要經營,是非常對的。但是,不要有「返老還童」「逆生」「逆長」的天真想法。「心不老」是積極生活的態度,「認老」「服老」是面對現實的自己。任何「靈丹妙藥」「絕密偏方」,都不可能讓你回到你想回到的狀態。所以,必須經得起忽悠,扛得住誘惑,要有自己的定力。好多「鮮活」的例子,就當「故事」「傳說」聽聽讓它飄過。每一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別人的例子未必適合自己,任何「專家」「高論」面前,我自巋然不動,這不僅僅是捂住自己錢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保護好現有的健康。一切結合自身實際,改變不好的習慣,做到適度、均衡、平衡。
再有,要認清「專家」「高論」的「廬山真面目」。就真的是科學研究成果,那也是孤立的一個方面的研究(一個專家不可能啥都能研究明白)。而我們注重身體的健康,不能只顧在某一個方面,哪個專家能給咱來個全面研究呢?認不清也不要緊,捂好你的錢包就可以了。能否捂住錢包,根本問題是自己的理性心態,老了就是老了,怎麼可能讓「枯樹發芽」?秋風落葉了再讓它長回到樹上?老了就是維護、「維修」,活得舒服點,誰都無法改變一年不如一年的自然規律。
養生話題林林總總,我似閑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