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調查報告顯示:最幸福的老人是和老伴兩個人住在一起。其次是和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和子女甚至第三代同住的老人,幸福感都比較低。
現在很多子女都要求父母幫自己帶孩子,如果老人不同意,很多人還要挾父母。「今天你不給我帶孫,明天我不給你養老」讓很多老人無所適從。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為子女帶孫的現狀
據國內調查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佔全國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為照顧晚輩而隨遷的比例高達43%。
大多數老人在成為祖父母(外祖父母)時,年齡在50-65之間。這個年齡往往面臨著退休和養老的焦慮之中。
很多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帶大,熬到了退休。正準備開始度過美好的晚年。卻又要開始給子女帶孫。所以說大多數祖父祖母是不幸福的。
1.絕大部分長輩還是願意帶孫
在原始社會到近幾千年的社會傳統中,成年人的死亡率很高,爺爺奶奶是第一順位的替補養育人。
從基因的角度來考慮,太過於自私的爺爺奶奶基因是很難傳下來的。你不好好帶孫,後代都不存在了。
許多奶奶和外婆,都有這種養育孫輩的衝動。甚至有人類學家認為,人之所以要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後再活很多年,就是因為需要協助撫養孫輩。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李密《陳情表》
2.女性長輩比男性長輩更疼愛孫輩
很多男性長輩對孫輩其實並不是很關心,比如我爸爸經常把我兒子和我弟弟兒子名字叫錯,更不用說記得他們生日。
讓這種粗心的爺爺去照顧孫輩,他們肯定會抱怨小孩子太麻煩和淘氣。奶奶和外婆對孫輩的照顧和疼愛程度一般來說比爺爺和外公要好。
一方面女性自己生育過,自己帶過孩子,所以更能體會子女的難處。另一方面也是女性比較細心和體貼,在細節上更加註意孩子的感受。
二、為什麼不想帶孫子
很多老人們開玩笑說:「在大城市給兒女帶孩子是『有期徒刑』,『刑滿』(孩子上學)就能回家了。」
那到底哪些原因讓老人們不想帶孩子呢?
1.和老伴兩地分居,思念家鄉
子女們在大城市讀大學,上班,交友。早已經適應了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同學,交際圈,不會有孤單的感覺。
老人家從熟悉的家鄉來到大城市,到處都是車水馬龍。見不到熟悉的老夥計,看不到一起生活幾十年的老伴。每天除了幾個親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很多老人普通話說不好,連在大城市交個朋友都很困難。難免有孤單寂寞的心情。
2.年齡大身體吃不消
我兒子出生那段時間,坐月子每天晚上睡不好,半夜起來好幾次。碰上小孩發燒感冒,那真是心急如焚。連我這個年輕人都這麼辛苦,更別提長輩了
老人家年齡一般都較大,行動也不方便。有時候生病,照顧自己都是個問題,更不用說帶小孩。
很多長輩經常腰酸背痛,稍微累點就身體吃不消,很多時候即使他們想帶孫輩有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教育觀念的不一致
以前帶孩子是放養,一個人能帶幾個孩子還能一邊工作。現在的年輕人只打算生一兩個,所以特別重視。經常全家老少齊出動還帶不好一個孩子。
老一輩的思想觀念和年輕人畢竟不同,年輕人崇尚科學帶娃,老一輩相信自己的經驗,當初你不是這樣被我帶大的嗎?現在這樣帶怎麼不科學了?
但是子女總是反駁他們,要講科學,這都是專家和醫生講的,這些方法肯定對小孩更好。
久而久之,兩代人的矛盾會越來越多,老人家觀點不被接受,心裡自然也就不舒服了。
4.想要過自己的生活。
很多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扯大。自己照顧孩子的責任完成了。
正打算安心退休享受下美好的晚年生活,每天陪老伴買買菜,逛逛街。
和老朋友一起練太極,釣魚養花。突然子女又要自己幫忙帶娃。心裡落差確實很大。
遇到子女多的,孩子生了好幾個,那就更辛苦了。
帶完一個接著又是下一個。這樣的日子看不到盡頭。
自己嚮往的晚年生活遲遲得不到落實,心裡肯定難受。
5.家庭矛盾鬧心
很多人不想帶娃也是擔心婆媳矛盾。鬧了矛盾,媳婦心裡有意見,婆婆也是委屈。
現在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立足也難,生活成本太高,很多時候還要找父母要求援助一下,這也給父母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加上兩代人的思想觀念相差很大。帶娃理念上的衝突,消費方式上的衝突,家庭矛盾上的衝突,都會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壓力。
很多老人覺得吃力不討好,為了家庭和諧。還不如不帶,自己還可以清凈點。
三、子女們應該怎麼做?
保姆和工人可以給工資,做的不好可以扣錢,這是正常的。但是父母辛辛苦苦幫忙還得不到理解,肯定是心裡不太舒服,那我們子女應該怎麼做呢?
1.給於老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老人不圖子女給很多錢,但是人年齡大了,需要子女更多的關心。
在父母給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更耐心、更尊重,更多的稱讚和恭維。
在一些大事上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當面駁斥他的提議。
多誇誇老人家,不但當面誇,還要背後誇。
在朋友圈、在家族群里發發老人家辛苦的照片,當著一大家人表揚他們,這都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換崗
奶奶和外婆可以輪流來幫忙帶孩子,一個人過來,另一位長輩可以回家休息。
這樣解決了老兩口長期不在一起的相思之苦,也可以讓老人家放鬆下心情。
如果確實只有一個人帶,可以考慮過段時間把另一個老伴接過來一起住住,雖然換湯不換藥,但是終究兩個老人家和一家人可以團團圓圓。
3.子女應該多跟父母示好、表示親近
和父母在一起不要講道理,對待父母要做到:微笑、嘴甜、送禮、多哄。
子女不僅僅是孩子他爸媽,我們在某些時候,要讓父母感覺到你是他的女兒、她的兒子。小時候那個會抱他,會撒嬌的女兒。
中國人表示感情的方法總是很含蓄,試試抱抱自己的爸媽吧。
你要記得,他們已經老了。肢體動作有的時候,比語言更給力。
4.看得見老人的努力,多滿足老人的渴望。
老人家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在陌生的環境里為了適應我們,作出了巨大的妥協和努力。
他們不再是那個把我們高高舉起的父母,他們已經是牙松毛掉的老獅子了。
每天除了呆在小房間,做家務,帶小孩,他們也希望出去走走。
如果我們有時間,減少一些聚餐,減少一些應酬吧
多帶父母出去走走,哪怕是簡單的旅行,哪怕是一頓溫馨晚餐。
朋友相見時間還多,父母親卻不多了,千萬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我們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有著明確養育孩子的責任。父母已經養育了我們,他們其實並沒有權利和義務一定要給我們來帶孩子。
如果可以,讓他們安心享受晚年吧。實在不行,在他們來的時候請多給一些關心、照顧、溫柔和表揚吧。
「今天不幫我帶孫,明天不給你養老「,被綁架的爺爺奶奶何去何從?
國內調查報告顯示:最幸福的老人是和老伴兩個人住在一起。其次是和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和子女甚至第三代同住的老人,幸福感都比較低。
現在很多子女都要求父母幫自己帶孩子,如果老人不同意,很多人還要挾父母。「今天你不給我帶孫,明天我不給你養老」讓很多老人無所適從。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為子女帶孫的現狀
據國內調查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佔全國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為照顧晚輩而隨遷的比例高達43%。
大多數老人在成為祖父母(外祖父母)時,年齡在50-65之間。這個年齡往往面臨著退休和養老的焦慮之中。
很多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帶大,熬到了退休。正準備開始度過美好的晚年。卻又要開始給子女帶孫。所以說大多數祖父祖母是不幸福的。
1.絕大部分長輩還是願意帶孫
在原始社會到近幾千年的社會傳統中,成年人的死亡率很高,爺爺奶奶是第一順位的替補養育人。
從基因的角度來考慮,太過於自私的爺爺奶奶基因是很難傳下來的。你不好好帶孫,後代都不存在了。
許多奶奶和外婆,都有這種養育孫輩的衝動。甚至有人類學家認為,人之所以要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後再活很多年,就是因為需要協助撫養孫輩。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李密《陳情表》
2.女性長輩比男性長輩更疼愛孫輩
很多男性長輩對孫輩其實並不是很關心,比如我爸爸經常把我兒子和我弟弟兒子名字叫錯,更不用說記得他們生日。
讓這種粗心的爺爺去照顧孫輩,他們肯定會抱怨小孩子太麻煩和淘氣。奶奶和外婆對孫輩的照顧和疼愛程度一般來說比爺爺和外公要好。
一方面女性自己生育過,自己帶過孩子,所以更能體會子女的難處。另一方面也是女性比較細心和體貼,在細節上更加註意孩子的感受。
二、為什麼不想帶孫子
很多老人們開玩笑說:「在大城市給兒女帶孩子是『有期徒刑』,『刑滿』(孩子上學)就能回家了。」
那到底哪些原因讓老人們不想帶孩子呢?
1.和老伴兩地分居,思念家鄉
子女們在大城市讀大學,上班,交友。早已經適應了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同學,交際圈,不會有孤單的感覺。
老人家從熟悉的家鄉來到大城市,到處都是車水馬龍。見不到熟悉的老夥計,看不到一起生活幾十年的老伴。每天除了幾個親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很多老人普通話說不好,連在大城市交個朋友都很困難。難免有孤單寂寞的心情。
2.年齡大身體吃不消
我兒子出生那段時間,坐月子每天晚上睡不好,半夜起來好幾次。碰上小孩發燒感冒,那真是心急如焚。連我這個年輕人都這麼辛苦,更別提長輩了
老人家年齡一般都較大,行動也不方便。有時候生病,照顧自己都是個問題,更不用說帶小孩。
很多長輩經常腰酸背痛,稍微累點就身體吃不消,很多時候即使他們想帶孫輩有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教育觀念的不一致
以前帶孩子是放養,一個人能帶幾個孩子還能一邊工作。現在的年輕人只打算生一兩個,所以特別重視。經常全家老少齊出動還帶不好一個孩子。
老一輩的思想觀念和年輕人畢竟不同,年輕人崇尚科學帶娃,老一輩相信自己的經驗,當初你不是這樣被我帶大的嗎?現在這樣帶怎麼不科學了?
但是子女總是反駁他們,要講科學,這都是專家和醫生講的,這些方法肯定對小孩更好。
久而久之,兩代人的矛盾會越來越多,老人家觀點不被接受,心裡自然也就不舒服了。
4.想要過自己的生活。
很多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扯大。自己照顧孩子的責任完成了。
正打算安心退休享受下美好的晚年生活,每天陪老伴買買菜,逛逛街。
和老朋友一起練太極,釣魚養花。突然子女又要自己幫忙帶娃。心裡落差確實很大。
遇到子女多的,孩子生了好幾個,那就更辛苦了。
帶完一個接著又是下一個。這樣的日子看不到盡頭。
自己嚮往的晚年生活遲遲得不到落實,心裡肯定難受。
5.家庭矛盾鬧心
很多人不想帶娃也是擔心婆媳矛盾。鬧了矛盾,媳婦心裡有意見,婆婆也是委屈。
現在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立足也難,生活成本太高,很多時候還要找父母要求援助一下,這也給父母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加上兩代人的思想觀念相差很大。帶娃理念上的衝突,消費方式上的衝突,家庭矛盾上的衝突,都會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壓力。
很多老人覺得吃力不討好,為了家庭和諧。還不如不帶,自己還可以清凈點。
三、子女們應該怎麼做?
保姆和工人可以給工資,做的不好可以扣錢,這是正常的。但是父母辛辛苦苦幫忙還得不到理解,肯定是心裡不太舒服,那我們子女應該怎麼做呢?
1.給於老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老人不圖子女給很多錢,但是人年齡大了,需要子女更多的關心。
在父母給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更耐心、更尊重,更多的稱讚和恭維。
在一些大事上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當面駁斥他的提議。
多誇誇老人家,不但當面誇,還要背後誇。
在朋友圈、在家族群里發發老人家辛苦的照片,當著一大家人表揚他們,這都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換崗
奶奶和外婆可以輪流來幫忙帶孩子,一個人過來,另一位長輩可以回家休息。
這樣解決了老兩口長期不在一起的相思之苦,也可以讓老人家放鬆下心情。
如果確實只有一個人帶,可以考慮過段時間把另一個老伴接過來一起住住,雖然換湯不換藥,但是終究兩個老人家和一家人可以團團圓圓。
3.子女應該多跟父母示好、表示親近
和父母在一起不要講道理,對待父母要做到:微笑、嘴甜、送禮、多哄。
子女不僅僅是孩子他爸媽,我們在某些時候,要讓父母感覺到你是他的女兒、她的兒子。小時候那個會抱他,會撒嬌的女兒。
中國人表示感情的方法總是很含蓄,試試抱抱自己的爸媽吧。
你要記得,他們已經老了。肢體動作有的時候,比語言更給力。
4.看得見老人的努力,多滿足老人的渴望。
老人家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在陌生的環境里為了適應我們,作出了巨大的妥協和努力。
他們不再是那個把我們高高舉起的父母,他們已經是牙松毛掉的老獅子了。
每天除了呆在小房間,做家務,帶小孩,他們也希望出去走走。
如果我們有時間,減少一些聚餐,減少一些應酬吧
多帶父母出去走走,哪怕是簡單的旅行,哪怕是一頓溫馨晚餐。
朋友相見時間還多,父母親卻不多了,千萬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我們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有著明確養育孩子的責任。父母已經養育了我們,他們其實並沒有權利和義務一定要給我們來帶孩子。
如果可以,讓他們安心享受晚年吧。實在不行,在他們來的時候請多給一些關心、照顧、溫柔和表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