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學藝,21歲就成為京劇舞台上的一顆新星。在30多年前的樣板戲的浪潮中,童祥苓因為飾演楊子榮,而成為聞名遐邇的明星,童祥苓身披大氅的舞台造型和洒脫的表演,塑造了楊子榮英武、智慧、忠誠、果敢的英雄形象,完美地詮釋了那個時期的審美觀,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憶。在舞台上塑造了光彩奪目形象的童祥苓,在現實生活當中並沒有過上明星般的生活,而是像當時大多數人一樣,在時代的浪潮中浮浮沉沉,並且提前離開了京劇舞台,下海開起了麵館。日前,《夜訪百家》節目主持人張南對童祥苓作了訪談。
曾經是京劇小童星
張南:很多人都特別熟悉你扮演的楊子榮,也都熟悉《智取威虎山》里的唱段,像《穿林海、跨雪原》等等,平常人們也喜歡開玩笑: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都是《志取威虎山》中的經典段子。
童祥苓:是,大家見了我也喜歡開這樣的玩笑。就像對暗號一樣。
張南:以前一直覺得《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劇院的,您應該是上海的京劇演員,但其實您是天津人?
童祥苓:對,因為我父親母親都生在天津,我們弟兄都生在天津,天津應該算故鄉了。
張南:一些熟悉京戲的老聽眾,他們也都了解,當時梨園有一個童家班很有名,就是指你們家兄弟姐妹是吧?
童祥苓:對,我們弟兄5個,大哥童嘉苓、二哥童壽苓、大姐童芷苓、小姐童寶苓,我童祥苓。我們5個是京劇演員,後來又加一個我大嫂李鐸芬是唱老旦的,我父親張文英唱旦角的,所以管我們叫童家班。童家班也就算天津的。我8歲就學戲了,那時候學的都是老戲,在家裡頭學,那個時候因為我比較頑皮,家裡頭就說開蒙的時候一定要請兩個厲害的先生。那時候就請了雷喜福先生,雷先生是有名的厲害先生,還有個錢寶森先生,小時候學戲的時候挨打,頭天學會了,第二天就忘了,於是就要挨打。
張南:拿竹板子打手。
童祥苓:拿竹板子打手。我記得有一次,排《定軍山》的時候,我還沒轉身呢,雷先生拿起藤桿,照我手肘,啪啪就一頓打,打得這手都動不了了。當時,老師也不告訴你,為什麼打你,就是要你自己好好想想。真不明白為什麼挨打,就一直想,連晚上睡覺也在想。躺在被窩裡把戲從頭背、背呀、背呀,哦,明白了我這胳臂肘沒抬起來,胳臂肘往下了,所以打了我了。等第二天再排練的時候,我胳臂肘往上抬,沒挨打。
張南:雖然都是子弟兵,在挨打的時候一點都不寬容,戲劇界師傅的嚴厲是出了名的。和其他京劇演員成長不一樣,你是在家庭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在你的學戲過程中,也包含了一些親情在裡面吧。
童祥苓:我們沒學戲之前,家裡也不太富裕,也比較貧寒。母親給人當老師。我母親是天津市女子師範學院畢業的,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那時候孩子多,教書也養不起。家裡就是由姐姐看著我。小時候我很饞,看人吃東西,我就老哭老鬧,我姐姐就拿著手指頭擱我嘴裡,來姐姐給你吃糖。從生活上,直到我幾十歲了,我姐姐還拿我當小弟弟。那時候姐姐在上海京劇院的時候,晚上演一出大戲很辛苦,完了她自己去褒雞湯,就喊弟弟來喝點雞湯,非常關心我。我的人生之路,姐姐對我有很大影響。我記得有一次唱《四郎探母》,那時候11、2歲,嗓子好,調門高,和一個老大姐一塊演。這個旦角,她唱不到那麼高,我就使勁兒拔高了嗓門唱,那旦角就唱不上去了,我在台上還挺得意。後來回來吃飯的時候,我姐姐就批評我,說你為什麼跟人家對唱時唱那麼高呀,應該調門降下來一點。那時候我小啊,我說我調下去了,我怎麼唱啊。姐姐說,一台無二戲,一個人要有戲德,你不能台上讓人出洋相。即便你這台戲唱好了,別人唱砸了,那這台戲還是唱糟了。所以我姐姐在藝術,在為人各方面,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對姐姐也特別的懷念。
演楊子榮前我是個演反派的
張南: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現代戲?
童祥苓:我開始接觸現代戲也是和姐姐一塊,那是1958年大躍進的時候。我第一個接觸現代戲是跟我姐姐童芷苓在東北排《趙一曼》。那時候她演趙一曼,我哥哥他們演醫生,我就演看守,我夫人演一個護士,我們童家班的,那時候就開始了。和姐姐排了《趙一曼》,完了之後跟上海京劇二團又排了《紅色風暴》,我演施洋。還演過《踏過東海千層浪》,都是那個時候。那時候年輕人就對新的事物都喜歡,我姐姐也願意排現代戲。
張南: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演《智取威虎山》的?
童祥苓:我是在1964年底開始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那個院里,大家都認為我這個形象是演刁德1、溫其九之類的人物。楊子榮這個角色根本沒考慮我,因為給我規定了我就是演反派角色。
張南:那後來是怎麼確定由您來飾演楊子榮呢?
童祥苓:楊子榮的唱段都很高,大概因為我的嗓子比較合適吧,就又選了。我演楊子榮的一個任務就是加強楊子榮的聲樂形象,因為演少劍波的演員,他的嗓子很寬很亮,所以楊子榮就必須窄。我的嗓子比較窄,所以我們倆在一塊,不衝突。可能是這個原因吧。
張南:是不是也跟您的形象有關係,濃眉大眼,特別符合那個時代的英雄形象的標準?
童祥苓:形象問題,大概也有可能。因為那時候我比較瘦,但是臉還可以,臉不算瘦,臉看起來還比較飽滿。
張南:而且眉毛還是高挑著的,身穿大氅的那個舞台造型,特別洒脫,特別英武。
童祥苓:因為這個角色有點文武老生的意思,那時候我唱老生,小時候學過一點武生,動作比較玲瓏矯健,這方面條件可能符合一點。
張南:這樣就把您給確定下來了。一個反派演員改扮正面英雄形象,一下子還就樹立起來了。
童祥苓:演了這個角色我也翻身了。
張南:一下子也成為英雄了。
童祥苓:對,那時候自己也沒想到。
張南:《智取威虎山》第一場演出是在什麼時候?
童祥苓:第一場演出是在上海,還沒有對外演出,一般只在內部演,以後逐漸成熟。後來在北京演出,通過拍電影,大家的反響一下子非常強烈。
張南:排了電影版的《智取威虎山》之後,很多觀眾都開始熟悉楊子榮了。您還因為成功的扮演了楊子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童祥苓:1966年主席去京西賓館看演出。毛主席看得很細心,還專門給戲裡改了詞。當時我們演完之後,上面就傳達說,主席提了意見。《打虎上山》中原來的詞是迎來春天換人間,毛主席說春天一詞不好,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更絕妙。毛主席是詩人,這一改意境就相當深了,詩意就濃厚的多了。另外就是少劍波的戲詞,就是那一段,小火車被炸,欒平跑了,小分隊趕緊出擊的場景,少劍波有那麼幾句唱,十萬火急,分秒必爭,同志們整行裝飛速前進。後來毛主席說,軍隊出發整行裝是不確當的,應該是戎裝。當時我們就感覺毛主席非常細心,看得那麼仔細,而且是字斟句酌。
張南:您演《智取威虎山》之後,一下子成為了名聞全國的明星。做一個明星對您來說,當年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童祥苓:我自己倒沒有,因為那時候我們就覺得,這個戲的成功,首先應該說是整體的大家的成功,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當然我在裡頭也盡了自己的努力。這個戲大家喜歡,我覺得那是觀眾對我的愛護,對我的鼓勵,產生大明星的感覺,那種驕傲的感覺,不應該有。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出去就穿一套灰軍裝,另外還帶口罩,就怕人認出來,不能招搖過市。
張南:看來您那時候出門的時候,也像現在的大腕兒一樣,都得蒙上捂上蓋上。
童祥苓:跟現在比不了,就是一個演員,一個大家喜歡的演員,稱不上什麼大腕兒。
張南:不過那時候全國各地到處都貼著您的畫像,尤其是打虎上山的那個劇照,恐怕您走到哪裡都無法遁行,人們都能一眼就把您從人堆里瞧出來。雖然是帶了口罩,一看眉毛眼睛也能看出來。當年《智取威虎山》當中有一些膾炙人口的唱段,像今日痛飲慶功酒等等,我想很多人都能唱出來,因為這些唱段讓人印象太深刻了。當年的這些唱段是怎樣設計的?
童祥苓:當初的這些唱段基本上都是採取三結合的辦法,作曲加上琴師,再加上演員,因為這樣大家就省得走彎路。因為作曲的不完全能夠了解京劇,有了琴師有了演員,再一塊商量一塊想辦法。那時候成立許多組,一段唱段,大家共同去創造,創造出來,後再取長補短,吸收起來再加以改正,就算集體創作了。
人生本該就有酸甜苦辣
張南:當年楊子榮這個人物,在舞台上帶給您無限風光,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您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光彩奪目,也有很多很多的煩惱。
童祥苓:人生總歸是這樣吧,有歡樂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候,酸甜苦辣都得嘗。這人比較樂觀,我總覺得人生當中總是把樂觀擺在第一位,這樣遇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中國有句古,知足者常樂,心平氣和。
張南:很多藝術家退休之後仍然從事著相關的藝術事業,您卻離開了京劇,下海開了個小麵館。
童祥苓:那時候我兩個兒子都沒有工作,家裡比較著急,實在沒辦法了,做點什麼呢?什麼也不會做。我們唱了一輩子戲,沒時間關心孩子,也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孩子都是由阿姨帶大的。因為我父親還能在家裡做點菜,那就開個小麵館吧,在街道的幫助下,開了個小飯館。
張南:當年開了這個小麵館之後,一下子在媒體上炒開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開了一個麵館,那時候還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
童祥苓:我覺得很普通,靠雙手勞動,不坑不騙,不做壞事。那麼正當的職業,正當的為生活去奮鬥,沒有什麼關係。有些人就覺得我開小飯館不合適,開大飯館我也沒那麼多錢,我就那麼點錢,我只能開小飯館。過去在台上演戲的時候,我是大家喜歡的一個演員,不演戲了就又回到老百姓之中了,又回到一個普通的人之中了,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小店開張了,我們由於沒幹過,也不知怎麼干,就仿照酒家模式,請了一個三級廚師,一個配菜師傅,兩個打工女孩,就幹起來了。不料兩個月就賠了幾千元,方知不對頭。還是熱心顧客出主意說,這樣下去等於給別人干,這種小店只能自己動手賺些人工錢。人家說在點子上,可自己干,只能我和我夫人上手了,這樣做京劇院領導能理解嗎?顧客認出我在打工,又會怎樣想呢?但不幹就得一天天賠下去。再一想是名聲束縛了自己,名聲畢竟是虛無的,幫助孩子靠雙手勞動,才是真實的,萬事開頭難,開始會拉不下臉,但這之後就無所謂了,這是我一生中最難的決定。
當我向廚師擺明困難,要解僱他時,他問我他走了何人上灶,我告訴他我們全家上灶干,他說這不可能,我對他說,如果他走後我童祥苓不親自打工,他就給我兩耳光。後來廚師來看我們時,看到我們確實在親自干,他說不容易啊。剛開始為了不使顧客認出來,惹出不必要的麻煩,我和夫人上工後特別裝扮一番,身穿工作服,頭戴小白帽,再戴上個大口罩,只露出兩雙小眼睛,我們自己看了都覺得滑稽可笑。儘管我們喬裝改扮,還是被一些老觀眾認出來。
張南:聽說也有很多老戲迷,特意跑到您那個飯館去,到那去看您。
童祥苓:確實是這樣。我這一生當中演戲,觀眾很熱情,鼓掌啊、熱情地對待我。但是觀眾對我的喜愛真正有多深,關心的有多深,是到我開小飯館以後才感覺到的。比如說,我們那時候剛要干小飯館的時候,四周鄰居有的獻磚,有的來幫忙。開張了以後,我那地方小,才能坐下12個人,有的人遇到生意忙的時候,自個就把面端走了,他們說童老師,我們到外面吃去了,人家實際上是給我們騰地方,咱明白啊。有一次刮颱風,店裡的塑料頂被掀起,我爬上屋頂搶修,風太大站不住,有滑下去的危險,我就用繩子拴著腳腕子,讓孩子在下面用力拉住,我趴在房頂上壓著被吹起的頂棚,家人用木條釘,此時幾位外地顧客也站在梯子上幫忙拿東西,有的也幫著按住屋頂,在狂風中一陣苦戰,終於保住了小店。當我們下來給他們做飯時,他們卻說童老師,別急,您累了先歇會兒,並倒了一杯水給我,讓我先喝口水,並說他們什麼時候吃都行,我捧著這杯分量極重的水,久久說不出話。有些7、80歲的老先生,有從松江走到我們那,從早上起來8點鐘出發,下午1點鐘才到我那個飯館,進門頭一句就是我們想念你,來看看你。我覺得這些東西,比我舞台上幾十年的面對觀眾,還受感動,這真讓我感到觀眾對我們那種無限的關懷和愛。
張南:雖然離開京劇舞台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觀眾還是記得,記得你,記得你扮演的楊子榮。
童祥苓:就是啊,前幾天我在天津演出,我一台體育館裡四周圍輪流在鼓掌,大家那個熱情,我也覺得特親切,特別是天津,天津是出生地,感覺不一樣。另外我覺得30多年了大家還是那麼熱情,還能有那麼深的印象,我真是非常感動,老淚縱橫啊!
童祥苓是個非常幽默隨和的老人,他的夫人叫張南雲,是梅蘭芳的學生,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京劇演員。所以當他聽說我的名字只比他夫人少一個字,就興奮地大聲講給她聽,那樣子就像小孩子發現什麼重大新聞一樣。聽著童祥苓的敘述,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我不時的被他的幽默和樂觀逗的忍不住大笑,可是笑過之後,內心卻感到一陣陣的酸楚,我們都在迴避,迴避文革時童祥苓的起起伏伏,迴避他們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話題稍微涉略,他的笑容就不見了,他的眼眶也有些濕潤,他說他更願意多提的是那些開心的往事。童祥苓在舞台上,在銀幕上,塑造了光彩奪目的楊子榮的形象,但是在生活當中也和許多人一樣,經歷了曲折和起伏。雖然很早就離開了舞台,但是在自己的藝術生涯里,能夠留下一個能夠讓人記住的藝術形象,留下一些能夠耳熟能詳的唱段,我想這對童祥苓來說也足以感到寬慰的了。
(文章轉自百度貼吧,涉及侵權請告知刪除)
童祥苓談當年為何讓他演楊子榮,之前他可是演反派的
童祥苓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學藝,21歲就成為京劇舞台上的一顆新星。在30多年前的樣板戲的浪潮中,童祥苓因為飾演楊子榮,而成為聞名遐邇的明星,童祥苓身披大氅的舞台造型和洒脫的表演,塑造了楊子榮英武、智慧、忠誠、果敢的英雄形象,完美地詮釋了那個時期的審美觀,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憶。在舞台上塑造了光彩奪目形象的童祥苓,在現實生活當中並沒有過上明星般的生活,而是像當時大多數人一樣,在時代的浪潮中浮浮沉沉,並且提前離開了京劇舞台,下海開起了麵館。日前,《夜訪百家》節目主持人張南對童祥苓作了訪談。
曾經是京劇小童星
張南:很多人都特別熟悉你扮演的楊子榮,也都熟悉《智取威虎山》里的唱段,像《穿林海、跨雪原》等等,平常人們也喜歡開玩笑: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都是《志取威虎山》中的經典段子。
童祥苓:是,大家見了我也喜歡開這樣的玩笑。就像對暗號一樣。
張南:以前一直覺得《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劇院的,您應該是上海的京劇演員,但其實您是天津人?
童祥苓:對,因為我父親母親都生在天津,我們弟兄都生在天津,天津應該算故鄉了。
張南:一些熟悉京戲的老聽眾,他們也都了解,當時梨園有一個童家班很有名,就是指你們家兄弟姐妹是吧?
童祥苓:對,我們弟兄5個,大哥童嘉苓、二哥童壽苓、大姐童芷苓、小姐童寶苓,我童祥苓。我們5個是京劇演員,後來又加一個我大嫂李鐸芬是唱老旦的,我父親張文英唱旦角的,所以管我們叫童家班。童家班也就算天津的。我8歲就學戲了,那時候學的都是老戲,在家裡頭學,那個時候因為我比較頑皮,家裡頭就說開蒙的時候一定要請兩個厲害的先生。那時候就請了雷喜福先生,雷先生是有名的厲害先生,還有個錢寶森先生,小時候學戲的時候挨打,頭天學會了,第二天就忘了,於是就要挨打。
張南:拿竹板子打手。
童祥苓:拿竹板子打手。我記得有一次,排《定軍山》的時候,我還沒轉身呢,雷先生拿起藤桿,照我手肘,啪啪就一頓打,打得這手都動不了了。當時,老師也不告訴你,為什麼打你,就是要你自己好好想想。真不明白為什麼挨打,就一直想,連晚上睡覺也在想。躺在被窩裡把戲從頭背、背呀、背呀,哦,明白了我這胳臂肘沒抬起來,胳臂肘往下了,所以打了我了。等第二天再排練的時候,我胳臂肘往上抬,沒挨打。
張南:雖然都是子弟兵,在挨打的時候一點都不寬容,戲劇界師傅的嚴厲是出了名的。和其他京劇演員成長不一樣,你是在家庭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在你的學戲過程中,也包含了一些親情在裡面吧。
童祥苓:我們沒學戲之前,家裡也不太富裕,也比較貧寒。母親給人當老師。我母親是天津市女子師範學院畢業的,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那時候孩子多,教書也養不起。家裡就是由姐姐看著我。小時候我很饞,看人吃東西,我就老哭老鬧,我姐姐就拿著手指頭擱我嘴裡,來姐姐給你吃糖。從生活上,直到我幾十歲了,我姐姐還拿我當小弟弟。那時候姐姐在上海京劇院的時候,晚上演一出大戲很辛苦,完了她自己去褒雞湯,就喊弟弟來喝點雞湯,非常關心我。我的人生之路,姐姐對我有很大影響。我記得有一次唱《四郎探母》,那時候11、2歲,嗓子好,調門高,和一個老大姐一塊演。這個旦角,她唱不到那麼高,我就使勁兒拔高了嗓門唱,那旦角就唱不上去了,我在台上還挺得意。後來回來吃飯的時候,我姐姐就批評我,說你為什麼跟人家對唱時唱那麼高呀,應該調門降下來一點。那時候我小啊,我說我調下去了,我怎麼唱啊。姐姐說,一台無二戲,一個人要有戲德,你不能台上讓人出洋相。即便你這台戲唱好了,別人唱砸了,那這台戲還是唱糟了。所以我姐姐在藝術,在為人各方面,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對姐姐也特別的懷念。
演楊子榮前我是個演反派的
張南: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現代戲?
童祥苓:我開始接觸現代戲也是和姐姐一塊,那是1958年大躍進的時候。我第一個接觸現代戲是跟我姐姐童芷苓在東北排《趙一曼》。那時候她演趙一曼,我哥哥他們演醫生,我就演看守,我夫人演一個護士,我們童家班的,那時候就開始了。和姐姐排了《趙一曼》,完了之後跟上海京劇二團又排了《紅色風暴》,我演施洋。還演過《踏過東海千層浪》,都是那個時候。那時候年輕人就對新的事物都喜歡,我姐姐也願意排現代戲。
張南: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演《智取威虎山》的?
童祥苓:我是在1964年底開始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那個院里,大家都認為我這個形象是演刁德1、溫其九之類的人物。楊子榮這個角色根本沒考慮我,因為給我規定了我就是演反派角色。
張南:那後來是怎麼確定由您來飾演楊子榮呢?
童祥苓:楊子榮的唱段都很高,大概因為我的嗓子比較合適吧,就又選了。我演楊子榮的一個任務就是加強楊子榮的聲樂形象,因為演少劍波的演員,他的嗓子很寬很亮,所以楊子榮就必須窄。我的嗓子比較窄,所以我們倆在一塊,不衝突。可能是這個原因吧。
張南:是不是也跟您的形象有關係,濃眉大眼,特別符合那個時代的英雄形象的標準?
童祥苓:形象問題,大概也有可能。因為那時候我比較瘦,但是臉還可以,臉不算瘦,臉看起來還比較飽滿。
張南:而且眉毛還是高挑著的,身穿大氅的那個舞台造型,特別洒脫,特別英武。
童祥苓:因為這個角色有點文武老生的意思,那時候我唱老生,小時候學過一點武生,動作比較玲瓏矯健,這方面條件可能符合一點。
張南:這樣就把您給確定下來了。一個反派演員改扮正面英雄形象,一下子還就樹立起來了。
童祥苓:演了這個角色我也翻身了。
張南:一下子也成為英雄了。
童祥苓:對,那時候自己也沒想到。
張南:《智取威虎山》第一場演出是在什麼時候?
童祥苓:第一場演出是在上海,還沒有對外演出,一般只在內部演,以後逐漸成熟。後來在北京演出,通過拍電影,大家的反響一下子非常強烈。
張南:排了電影版的《智取威虎山》之後,很多觀眾都開始熟悉楊子榮了。您還因為成功的扮演了楊子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童祥苓:1966年主席去京西賓館看演出。毛主席看得很細心,還專門給戲裡改了詞。當時我們演完之後,上面就傳達說,主席提了意見。《打虎上山》中原來的詞是迎來春天換人間,毛主席說春天一詞不好,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更絕妙。毛主席是詩人,這一改意境就相當深了,詩意就濃厚的多了。另外就是少劍波的戲詞,就是那一段,小火車被炸,欒平跑了,小分隊趕緊出擊的場景,少劍波有那麼幾句唱,十萬火急,分秒必爭,同志們整行裝飛速前進。後來毛主席說,軍隊出發整行裝是不確當的,應該是戎裝。當時我們就感覺毛主席非常細心,看得那麼仔細,而且是字斟句酌。
張南:您演《智取威虎山》之後,一下子成為了名聞全國的明星。做一個明星對您來說,當年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童祥苓:我自己倒沒有,因為那時候我們就覺得,這個戲的成功,首先應該說是整體的大家的成功,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當然我在裡頭也盡了自己的努力。這個戲大家喜歡,我覺得那是觀眾對我的愛護,對我的鼓勵,產生大明星的感覺,那種驕傲的感覺,不應該有。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出去就穿一套灰軍裝,另外還帶口罩,就怕人認出來,不能招搖過市。
張南:看來您那時候出門的時候,也像現在的大腕兒一樣,都得蒙上捂上蓋上。
童祥苓:跟現在比不了,就是一個演員,一個大家喜歡的演員,稱不上什麼大腕兒。
張南:不過那時候全國各地到處都貼著您的畫像,尤其是打虎上山的那個劇照,恐怕您走到哪裡都無法遁行,人們都能一眼就把您從人堆里瞧出來。雖然是帶了口罩,一看眉毛眼睛也能看出來。當年《智取威虎山》當中有一些膾炙人口的唱段,像今日痛飲慶功酒等等,我想很多人都能唱出來,因為這些唱段讓人印象太深刻了。當年的這些唱段是怎樣設計的?
童祥苓:當初的這些唱段基本上都是採取三結合的辦法,作曲加上琴師,再加上演員,因為這樣大家就省得走彎路。因為作曲的不完全能夠了解京劇,有了琴師有了演員,再一塊商量一塊想辦法。那時候成立許多組,一段唱段,大家共同去創造,創造出來,後再取長補短,吸收起來再加以改正,就算集體創作了。
人生本該就有酸甜苦辣
張南:當年楊子榮這個人物,在舞台上帶給您無限風光,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您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光彩奪目,也有很多很多的煩惱。
童祥苓:人生總歸是這樣吧,有歡樂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候,酸甜苦辣都得嘗。這人比較樂觀,我總覺得人生當中總是把樂觀擺在第一位,這樣遇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中國有句古,知足者常樂,心平氣和。
張南:很多藝術家退休之後仍然從事著相關的藝術事業,您卻離開了京劇,下海開了個小麵館。
童祥苓:那時候我兩個兒子都沒有工作,家裡比較著急,實在沒辦法了,做點什麼呢?什麼也不會做。我們唱了一輩子戲,沒時間關心孩子,也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孩子都是由阿姨帶大的。因為我父親還能在家裡做點菜,那就開個小麵館吧,在街道的幫助下,開了個小飯館。
張南:當年開了這個小麵館之後,一下子在媒體上炒開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開了一個麵館,那時候還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
童祥苓:我覺得很普通,靠雙手勞動,不坑不騙,不做壞事。那麼正當的職業,正當的為生活去奮鬥,沒有什麼關係。有些人就覺得我開小飯館不合適,開大飯館我也沒那麼多錢,我就那麼點錢,我只能開小飯館。過去在台上演戲的時候,我是大家喜歡的一個演員,不演戲了就又回到老百姓之中了,又回到一個普通的人之中了,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小店開張了,我們由於沒幹過,也不知怎麼干,就仿照酒家模式,請了一個三級廚師,一個配菜師傅,兩個打工女孩,就幹起來了。不料兩個月就賠了幾千元,方知不對頭。還是熱心顧客出主意說,這樣下去等於給別人干,這種小店只能自己動手賺些人工錢。人家說在點子上,可自己干,只能我和我夫人上手了,這樣做京劇院領導能理解嗎?顧客認出我在打工,又會怎樣想呢?但不幹就得一天天賠下去。再一想是名聲束縛了自己,名聲畢竟是虛無的,幫助孩子靠雙手勞動,才是真實的,萬事開頭難,開始會拉不下臉,但這之後就無所謂了,這是我一生中最難的決定。
當我向廚師擺明困難,要解僱他時,他問我他走了何人上灶,我告訴他我們全家上灶干,他說這不可能,我對他說,如果他走後我童祥苓不親自打工,他就給我兩耳光。後來廚師來看我們時,看到我們確實在親自干,他說不容易啊。剛開始為了不使顧客認出來,惹出不必要的麻煩,我和夫人上工後特別裝扮一番,身穿工作服,頭戴小白帽,再戴上個大口罩,只露出兩雙小眼睛,我們自己看了都覺得滑稽可笑。儘管我們喬裝改扮,還是被一些老觀眾認出來。
張南:聽說也有很多老戲迷,特意跑到您那個飯館去,到那去看您。
童祥苓:確實是這樣。我這一生當中演戲,觀眾很熱情,鼓掌啊、熱情地對待我。但是觀眾對我的喜愛真正有多深,關心的有多深,是到我開小飯館以後才感覺到的。比如說,我們那時候剛要干小飯館的時候,四周鄰居有的獻磚,有的來幫忙。開張了以後,我那地方小,才能坐下12個人,有的人遇到生意忙的時候,自個就把面端走了,他們說童老師,我們到外面吃去了,人家實際上是給我們騰地方,咱明白啊。有一次刮颱風,店裡的塑料頂被掀起,我爬上屋頂搶修,風太大站不住,有滑下去的危險,我就用繩子拴著腳腕子,讓孩子在下面用力拉住,我趴在房頂上壓著被吹起的頂棚,家人用木條釘,此時幾位外地顧客也站在梯子上幫忙拿東西,有的也幫著按住屋頂,在狂風中一陣苦戰,終於保住了小店。當我們下來給他們做飯時,他們卻說童老師,別急,您累了先歇會兒,並倒了一杯水給我,讓我先喝口水,並說他們什麼時候吃都行,我捧著這杯分量極重的水,久久說不出話。有些7、80歲的老先生,有從松江走到我們那,從早上起來8點鐘出發,下午1點鐘才到我那個飯館,進門頭一句就是我們想念你,來看看你。我覺得這些東西,比我舞台上幾十年的面對觀眾,還受感動,這真讓我感到觀眾對我們那種無限的關懷和愛。
張南:雖然離開京劇舞台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觀眾還是記得,記得你,記得你扮演的楊子榮。
童祥苓:就是啊,前幾天我在天津演出,我一台體育館裡四周圍輪流在鼓掌,大家那個熱情,我也覺得特親切,特別是天津,天津是出生地,感覺不一樣。另外我覺得30多年了大家還是那麼熱情,還能有那麼深的印象,我真是非常感動,老淚縱橫啊!
童祥苓是個非常幽默隨和的老人,他的夫人叫張南雲,是梅蘭芳的學生,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京劇演員。所以當他聽說我的名字只比他夫人少一個字,就興奮地大聲講給她聽,那樣子就像小孩子發現什麼重大新聞一樣。聽著童祥苓的敘述,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我不時的被他的幽默和樂觀逗的忍不住大笑,可是笑過之後,內心卻感到一陣陣的酸楚,我們都在迴避,迴避文革時童祥苓的起起伏伏,迴避他們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話題稍微涉略,他的笑容就不見了,他的眼眶也有些濕潤,他說他更願意多提的是那些開心的往事。童祥苓在舞台上,在銀幕上,塑造了光彩奪目的楊子榮的形象,但是在生活當中也和許多人一樣,經歷了曲折和起伏。雖然很早就離開了舞台,但是在自己的藝術生涯里,能夠留下一個能夠讓人記住的藝術形象,留下一些能夠耳熟能詳的唱段,我想這對童祥苓來說也足以感到寬慰的了。
(文章轉自百度貼吧,涉及侵權請告知刪除)